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护原则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因
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护原则 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因
一、心脑血管疾病应如何防护
1、合理膳食:
每日一袋牛奶。牛奶富含优质蛋白,且可补充人体所需钙约300mg,而我国膳食普通缺钙,一般在500mg左右。牛奶宜从一岁开始,坚持终身饮用。每日250g左右碳水化合物,相当于主食6两,此量因人而异。可少至3两,多至1斤,通过调控主食,可调控血糖、血脂及体重。
每日三份高蛋白食品。这是健康的重要物质基础,不可忽视,也可增至四份。相当于每公斤体重蛋白质1~1.5g。每份高蛋白相当于一两瘦肉,二两豆腐,一个大鸡蛋,半两黄豆,二两鱼虾,或二两鸡鸭。有粗有细,不甜不咸,三四五顿,七八份饱。每日500g蔬菜及水果。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每日进食400g蔬菜及100g水果。
2、适量运动:运动要坚持三个原则:有恒、有序、有度。指长期规律地、循序渐近地、持之以恒,按各人具体情况适度地运动才能收到最大效果。通常应坚持“三、五、七”的原则。“三”指每天步行三公里,时间在30分钟以上;“五”指每周要运动五次以上,只有有规律运动才能有效果。“七”指运动后的心率加年龄约为170,这样的运动属中等度。这样,既有利于健康又不会因过度运动产生无氧代谢,导致不良影响或意外。
3、戒烟限酒:吸烟被认为是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4、保持心理平衡:研究表明:所有的保健措施中,保持心理平衡是最关键的一项。保持良好快乐的心境几乎可以拮抗其它所有的内外不利因素。
二、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因有哪些
1.高血压:长期高血压可使脑动脉血管壁增厚或变硬,管腔变细。当血压骤升时,脑血管容易破裂发生脑出血;或已硬化的脑部小动脉形成一种栗粒大小的微动脉瘤,当血液波动时微动脉流破裂而造成脑出血;或高血压加快动脉硬化过程,动脉内皮细胞液受到损伤,血小板易在伤处聚集,又容易形成脑血压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2.血液粘稠:现代生活节奏紧张,家庭、事业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的情绪也愈来愈不稳定;加之生活环境的污染和人们饮食摄入的不平衡,导致人体神经失调,新陈代谢发生紊乱;主要器官功能失去平衡,将会引发冠心病、高血压、脑血栓、脂肪肝等心脑血管疾病。
3.吸烟:吸烟者比不吸烟者发病率高得多,蛛网膜下腔出血多3-5.7倍,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中,吸烟占第一位。烟碱可促使血浆中的肾上腺素含量增高,促使血小板聚集和内皮细胞收缩,引起血液粘滞因素的升高。
三、哪些食物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1、鱼肉富含甲硫氨酸、赖氨酸、脯氨酸及牛黄氨酸等,有改善血管弹性、顺应性及促进钠盐排泄的作用。另外,多数鱼类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对预防心血管疾病具有一定效果。牡蛎、鲜贝、虾皮、海虾等,也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心肌的损伤。此外,鱼油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减少脂质沉积的功效。
2、含碘食物包括海带、紫菜、海蜇、虾皮、海米等。碘可以减少胆固醇在动脉壁上的沉积,有防止动脉硬化的功效,从而也使心脑血管疾病预防的最佳选择。海带性凉,含有较多的碘、铁、钙、蛋白质、淀粉、矿物质,有补血润肺、降血压的作用。
3、若膳食中缺乏叶酸,会使血中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易损伤岛管内皮细胞、促进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中老年人尤其是心血管病人,应注意多摄食富含叶酸的食物,如红觅菜、菠菜、龙须菜、芦笋、豆类、酵母及苹果、柑橘等。富含精氨酸的食物如海参、泥鳅、鳝鱼及芝麻、山苭、银杏、豆腐皮、葵花子等,有助于调节血管张力,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管损伤。吃黑木耳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的形成。大蒜、洋葱、青葱、茼蒿、香菇、龙须菜及草萄、菠萝、橘子、红葡萄等对心脑血管的预防也有一定的作用。
四、心脑血管疾病如何治疗
1.保持心态平衡
冠心病、高血脂患者尤其要放宽胸怀,不要让情绪起伏太大。
2.适当运动
心脑血管患者要适当运动,运动量减少也会造成血流缓慢,血脂升高。要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控制好运动量。冬季要等太阳升起来之后再去锻炼,此时,温度回升,可避免机体突然受到寒冷刺激而发病。
3.控制危险因素
严格控制血压至理想水平,服用有效调脂药物,控制糖尿病,改善胰岛素抵抗和异常代谢状态,戒烟。
4.药物治疗
根据不同的心脑血管疾病,给予针对性的治疗药物,以缓解症状,改善预后,预防并发症。
5.外科治疗
通过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对出血部位进行止血,消除血肿,或改善缺血部位的供血。
6.康复治疗
患者病情平稳后,从简单的被动运动开始,逐步做主动运动,最终达到生活自理的目的。早期康复训练对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功能恢复尤为重要。
- 上一篇:刮痧治疗荨麻疹的方法荨麻疹要注意什么
- 下一篇:纤维瘤指的是什么纤维瘤要如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