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岁就远嫁和亲金城公主最后什么结局
十几岁就远嫁和亲,金城公主最后什么结局?
公元641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成为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王后。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从此,文成公主名垂青史,为大唐、吐蕃的边境和平以及吐蕃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直到公元680年,文成公主去世,唐、吐之间战火重燃,兵连祸结。
在打了三十年之后,两国重拾和亲政策,大唐又派出一名和亲公主远嫁吐蕃,重新结盟,这位和亲公主就是金城公主。
公元717年,金城公主就曾经写信给玄宗,希望两国达成停战协议;733年,金城公主又写信给玄宗,建议两国“树碑于赤岭,定蕃汉两界”。除此之外,在吐蕃进攻大唐的属国小勃律国的时候,金城公主甚至计划离家出走,以此表明自己对吐蕃军事行动的不满。
就像金城公主在信中写的那样“奴奴降蕃,事缘和好”,她将缓和两国紧张关系的重任抗在肩上,为两国的甥舅之好做出极大贡献。
特别是赤岭界碑的树立让两国受益匪浅,吐蕃承诺不侵河、湟之地,不掠牛羊、庄稼;大唐承诺不袭击吐蕃城寨,不阻断吐蕃道路,“不以兵强而害义,不以为利而弃言”。在界碑树立的三年左右时间里,吐蕃即出现“畜牧被野”的景象。
2、促进吐蕃文化经济繁荣
入藏后,金城公主上书玄宗,“请《毛诗》、《礼记》、《左传》、《文选》各一部”,将中原儒家思想文化带到了吐蕃,让他们知道忠、信、礼、义。此外,金城公主入藏的时候“(中宗)赐锦缯别数万,杂技诸工悉从,给龟兹乐”,带去了工艺技术、中原特产以及先进的农业生产。
同时促进了两国之间的经济贸易,中原的丝绸、茶叶等物品交换吐蕃的牛、马、玉器等等,使两国经济贸易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阶段。
相传唐朝使者出使吐蕃的时候,吐蕃赞普就拿出很多茶叶来显摆:这是寿州产的,这是舒州产的,这是顾渚产的,这是蓟门产的,这是昌明产的……我这儿来自中原的茶叶应有尽有。
3、发展佛教
早在文成公主入藏的时候就带去过释迦牟尼佛像,金城公主入藏后,将此佛像迁到了大昭寺供奉,并在此主持佛教活动。同时组织人员翻译佛教经典、传播乐器。
受金城公主的影响,吐蕃赞普曾经派遣大臣到大唐请求佛典,为远来投靠的僧人提供寺庙,为西藏佛教的发展、两国文化交流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金城公主710年入藏,740年去世。总计金城公主在吐蕃的三十年间,吐蕃出使大唐不下27次,大唐出使吐蕃不下15次,公主以“合同为一家”为原则,在维系两国友好关系方面做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
按辈分算,文成公主是金城公主的姑祖母,大唐与吐蕃之间只有过两次和亲,但这两次和亲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两国之间有局部战争,但总体和平,这种难得的和平在非和亲时期是看不到的。
时至今日,西藏仍然流传着金城公主的很多故事传说,从斑驳的壁画和生动的史书记载中我们仍然能够看到金城公主作为一个和亲公主为两地人民带来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光是凭借这点金城公主的名字就值得被后人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