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尾仙资讯

当前的位置是:主页 >> 文化

可爱蚕宝宝养谷仓稻穗朵朵戏千浪蚕宝绮绮织

时间:2025-01-06 来源网站:狐尾仙资讯

#文章首发挑战赛#

母女俩安静地吃过晚饭,她抢下了所有的家务活,坚持让妈妈在椅子上躺一阵子。

妈妈看着这个小时候极其磨人的女儿,在她眼前忙这忙那的,她很欣慰。她这一松懈下来,就在凉椅上睡着了。

擦玉米的刷刷声,伴随着星稀,月明,日升。当公鸡的第一声打鸣从后屋传过来时,她惊醒了。她看见她的女儿倚靠着一大堆玉米棒睡着了。女儿的侧边上是一堆金灿灿的玉米籽。

屋内闷热,女儿的前额后背已汗湿了。她打开大门,天边已泛鱼肚白。一股凉风迎面扑来,她转过头,她的女儿睡得正香。

她不忍叫醒女儿,自己拿了一把镰刀,踩着渐渐发白的山路,朝小组中最远的那一邦邦梯田走去。

这个组的地理条件得天独厚,名叫“孙家坪”。却没有一家姓孙的,说明时代的浪潮,改朝换代有多快。

后山是一大片成林,每家的柴禾都出自这里。丰硕而优厚。修屋结婚嫁娶的木料,都来自这片山林。

特别是这组的姑娘出嫁时,那红朗朗的家具,羡慕了多少人的眼睛。

山下是一片片梯田和肥沃的厚土。每片梯田之间,都有一排个头已很高的桑树。一到春天四月,那桑叶在蚕宝宝的嘴下,莎莎地成了细软光亮的金丝。

每家的栏里,都有几个待售的大肥猪。还有鸡鸭牛羊也叫得欢。

那一叠叠厚厚的钞票,让每一个成人都干劲十足。包括能干活的孩子,都或多或少,力所能及的分担着家中的活计。

那土地是翻了又翻,就想来年多收成几箩粮食。

这个组是本村自然条件最好的。外村的,本村的姑娘,都争先恐后地嫁进来。

对面山村贫瘠的薄土,在她眼中渐渐明朗。一条大河把两边隔成了两个村。河对面的山村叫毛子村,相传饥荒年代,那个村出棒老二的最多。

稀疏的成林一大片,又有一块,没一块地在山地之间浮现。那里的土地能挖的已经挖了,但仍然没多少可耕之地。

挨着河边有几个大田,相对于几十户人家的村庄来说,这面积实在太少了。

她有些发愁了,“我的女儿在家优喔惯了,在哪里去给她寻同等的婆家呢?自家的条件在本村和外村都是数一数二的,不想让女儿太受苦,又到哪里去寻同等的婆家呢?”

昨天晚上,她已经发现女儿哭过。她估计女儿是没考好吧。又那么努力,没命的干家务,这板上钉钉是考咂了。

女大当嫁,这是农村人的习俗。快满二十岁的女儿,也不小了。

一路上,有鸟儿已经开始大声唱歌,和着小河高落低开的溪水声,很是好听。这对于没有文化的妈妈来说,是最好的劳动进行曲了。

当她走到田间时,已然可以瞧见一朵朵稻穗,被谷籽压得弯弯的。她的镰刀,开始了她这一天最早的劳作。

林楣是被过路人的说话声吵醒了。当她睁开眼时,还是一大堆玉米棒堆在面前。

她站起来,屋前屋后都没找到妈妈。她突然想起昨晚吃饭时,妈妈交待她的摘桑叶喂蚕。

自记事起,林楣不知有多少次与蚕宝宝的一同玩耍了。所以,她对养蚕并不陌生。说轻车熟路也不过份。

天崖边已经金光闪闪,太阳还没露面,就早早地透过云层打了招呼。太阳的热情又是无与伦比的。它走到哪里,哪里就金光闪闪,哪里就是它的天下。

林楣认为全天下都是太阳的。她学过自然,地理,天体。但对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还是不大明白。书上讲的又不形象,仅有的一点书面知识也是干瘪瘪的。

清凉的晨风,轻吹着她的刘海,温柔地左右飘忽。她是一个人也会傻乐的傻丫头。她一边摘着桑叶,一边哼着歌,唇角的两个酒窝,像是喝了晨露似的,又笑了个杯满钵满。

她站在桑树上,美丽的景色尽收眼底。一片片金黄色的稻谷,在阳光下,澄澄发亮。

一阵大风吹来,每个稻杆都律动着。宛如无数个芭蕾舞者,一个接一个弯下腰来,在金黄的稻谷表面留下凹痕。

那凹痕的形状,层层叠叠,稍纵即逝,和风一样倏忽不见。

她的心中,陡然升起无数的豪壮感,她认为当农民也不错的。

她的脑海中,想起了赞美农民的诗句:

面朝黄土背朝天,勤恳细耕苦种田。

日盼夜想天相助,丰田盈满谷仓间。

她的眼中,看到了调皮的稻谷在向她招手。一瞬间,她已经下定决心做一个农民了。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多美呀!

“春耕一粒栗,秋收万颗籽。”多得劲!

这人咧,越是朝正面的方向奋斗,正面的思想就越多。

这不,当林楣背起一大篓桑叶时,却没感到一点儿沉重。她甚至用“身轻如燕”这四个字来形容。

人生如叶子,太轻,无根,随风沉浮。这样的人生没主见,随波逐流。

人生如树杆,向阳而生,剑指蓝天。和风细雨,左右逢源。因为根基深厚,狂风暴雨也奈何不得。

她决定走如树的人生。

当她规划好自己的人生方向时,脚步更轻了,脑子更灵活了,她几乎一路上都在想,人生怎样走,才更有意义。

大黄在半道上就迎接上了她。也许,大黄压根没回家,而是各处巡逻庄稼收成的好坏了。当然,如果遇上偷吃的耗子,大黄还是会多管闲事的。

一主一仆到家时,大花猫正在凉椅上安静卧眠,它甚至都没睁开眼睛瞧一瞧。不用说,它昨晚定然两目圆睁,耳朵八方,全神贯注,时刻准备着逮老鼠了。

装筐的竹匾越来越多,意味着蚕越来越大。

林楣看着有些通体发黄的蚕宝,就知道这批蚕过几天,又快上山(草树)了。

那是它们奋斗一生的归宿,虽然短暂,却能吃桑吐丝,化茧成蝶。

人,固然不能做到蚕这样鞠躬尽瘁,但也可以尽量为自己,为家人,为社会发光发热。

人,在哪个岗位都一样,只要抱着一颗如蚕的心,最后一定能收获绫罗绸缎。

东方陶瓷期刊

清洗世界官网

工业A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