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尾仙资讯

当前的位置是:主页 >> 文旅

陈厝合附近电器维修店实地探访多个百千万工

时间:2024-08-14 来源网站:狐尾仙资讯

上百种吹风机在榕城区的广东华能达电器有限公司厂房里生产,销往世界各地;

八千亩晚稻在揭西县棉湖镇水稻产业园里摇曳着沉甸甸的稻穗,散发稻香,等候机械化收割;

十万吨级竹笋加工量让揭东竹笋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竹笋之乡”……

百、千、万,一个个喜人的数字不断叠加,最终反映为揭阳2023年前三季度的经济发展成绩:地区生产总值1712.7亿元,同比增长8%,增速继上半年以来保持全省第一!

揭阳为何能在发展赛道中跑出“加速度”?近日,揭阳市委网信办组织开展“聚‘揭’百千万工程 强信心稳预期促发展”主题采风活动,数十个中央、省、揭阳市主流媒体与当地自媒体实地探访多个“百千万工程”项目现场,感受揭阳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打剪刀”变“大智造” 村里吹起先进制造业“热风”

塘埔村位于榕城区凤美街道,自古就是水陆要津和重要商埠,早在清末就发展起以锻造剪刀为主的五金手工业。改革开放后,一大批家庭作坊和乡镇企业在塘埔村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全村形成了家用电器、模具、塑料、鞋类四大支柱产业。

1989年,华能达的创始人在塘埔村的一间简陋小平房里开始创业,30多年来,小作坊变成小厂房,小厂房又变成大企业。凭着自主研发出每分钟转速11万转的高速无刷电机,其生产的康夫吹风机成为揭阳制造业的一张靓丽名片。

“在研发高速无刷电机的过程中,为了降低噪声、增大风力,单单电机风叶的角度,我们就进行了上千次调整。”华能达研发部门负责人黎家忠来自湖南,已经在华能达工作了24年,“目前,我们正全力研发12万转/每分钟的新一代电机,它能让吹风机重量更轻、声音更小、风力更大、寿命更长。”

塘埔村的工业企业吸引的不仅有黎家忠这样的外来人才,还有广大的乡村青年。

陈少敏来自塘埔村附近的陈厝村,刚进华能达时只是组装流水线上的一名点锡工人,如今是管理一条组装生产线的大组长。“塘埔村的企业和工厂众多,工人的薪水比较高,也有休息日,离家又近,因此周边乡村的许多年轻人都愿意到塘埔村就近就业。”陈少敏说。

面积只有3平方公里的塘埔村,如今集聚了300多家企业,其中有30家规上企业,此外还有200多个家庭作坊,1000多家电商商户,吸引了一万多外来人口在此就业。“智力+人力”犹如给企业插上双翼,工业的腾飞让塘埔村先后获评为广东省乡镇企业百强村、揭阳塘埔工业村等称号。

撂荒地变“聚宝盆” 农业产业园里稻香笋甜

在位于揭东区埔田镇的竹笋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展厅里,各种外文包装的竹笋罐头琳琅满目。

“公司生产的竹笋罐头保持了揭东甜笋的鲜美爽口,主要面向外销,在日本、韩国和东南亚等地很受欢迎。”揭阳市育秀实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林细娟表示,当地竹笋加工企业向广大笋农收购竹笋,再进行加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出口创汇,积极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和地方经济发展。

揭东区的竹笋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涵盖埔田、锡场、云路、新亨4个镇,竹笋种植面积超5万亩。近年来,揭东全力打造麻竹笋“1+4+1”产业协同发展模式,围绕“主导产业突出、现代要素集聚、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辐射带动有力”要求,统筹生产、加工、研发、示范、服务、旅游等功能的空间分布,打造以竹笋为主导产业的协同发展平台,做活做强“竹”文章,助力乡村振兴。经过近年来的大力发展,揭东区竹笋产业园逐步构建了以省级龙头企业带动,50多家企业集聚,年竹笋加工量突破10万吨的竹笋生产基地。

全域振兴,不分东西。离开揭东区,采风团来到揭西县。阳光照射下,棉湖镇水稻产业园遍地金黄,犹如聚宝盆。

棉湖镇党委副书记、东莞市清溪组团驻棉湖镇帮扶工作队队长张跃明告诉记者,水稻产业园正建设8000亩高标准水稻种植农田及4000吨仓储容量的加工厂房,规划流转棉湖镇及周边3到5个镇共5万亩土地种植水稻,将推行“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建成后将有力守住耕地红线,确保粮食安全,并带动1.5万户粮农增收。

农业+旅游 融合发展激活民间消费

巨大的罐型鱼池整齐排列,肥硕的罗非鱼在池中贪婪地吞食饲料,管道将鱼池污水导入温室大棚里的无土水培蔬菜基地,经蔬菜根系重重吸收、过滤后的清水又导回鱼池,利泰飞鹅岭农业公园里的这套“鱼菜共生系统”让人眼前一亮。

利泰飞鹅岭农业公园位于普宁市大南山街道,是一处集现代农业温室大棚、休闲农业旅游观光、科普教育研学体验、亲子互动、文化传承于一体的新型农业综合体。据广东利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行政中心总监张翼翔介绍,公园的绝大部分区域免费向公众开放,其休闲农旅观光区包括田园牧歌亲子农场、奇幻迷宫乐园、现代农业教育基地、飞鹅湖光影艺术剧场等景点;设施农业区则包括农植观光园、科普长廊、祠堂等观光点,建有4个片区温室大棚,种植了樱桃番茄、小青瓜、小南瓜、甜瓜、哈密瓜等十多个品种的农产品,可供游客自主采摘。

如今,该公园是普宁的网红“打卡地”,有力带动了城市居民到乡村消费,成为普宁以农旅融合助力高质量发展的一次成功实践。

【文/图】南方+记者 林捷勇

【作者】 林捷勇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声屏花官网

世界有色金属期刊

电力系统装备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