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育儿补贴生育支持政策建设有何进展四
“三孩”及其支持政策实行还不到3年,各地政策纷至沓来,令人眼花缭乱。那么,生育支持政策总体的建设进展如何?
人口是一个复杂系统,生育支持政策涉及全社会的多个方面。近日,国家卫健委人口家庭司有关负责人接受红星新闻采访,系统盘点了当前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相关措施主要集中在经济、服务、时间三个方面。
该负责人表示,总的看,生育支持政策框架初步建立,普惠托育取得积极进展,生育友好氛围不断改善,全社会关注生育、支持生育的声势逐步形成。这对提升群众生育意愿、增强生育预期起到一定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学系主任杨凡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表示,从认识到观念到行为,生育支持政策效果的展现需要很长的周期。一个有利因素是,我国普婚普育的文化传统未发生根本改变。
经济支持:
多省探索发放育儿补贴
四省份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
经济支持方面,主要体现为税收、医保、住房、育儿补贴等。
国家层面,2022年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2023年将标准从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提高到2000元。住房城乡建设部多渠道增加保障房供给,截至2023年底已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557.9万套(间),累计215万有未成年人的家庭、36万多子女家庭享受公租房保障。
地方层面,22个省份在不同层级探索实施育儿补贴制度,其中云南、宁夏实现省级层面政策覆盖,云南对生育二孩、三孩的家庭分别发放2000元、5000元的一次性补贴,每年发放800元的补助至3周岁;宁夏对生育二孩、三孩的家庭发放2000元、4000元的一次性补贴,对三孩家庭每月给予不少于200元的补贴至孩子满3周岁。
部分地方探索强化社保、医保(含生育保险)保障作用,北京、内蒙古、广西、甘肃等4省份按程序分别将16项、8项、9项、12项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保支付范围;浙江扩大生育保险覆盖面,全省339万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江苏对企业在女职工产假期间支付的社会保险费用,生育二孩的、三孩的分别给予50%、80%的补贴。
服务支持:
普惠托育大发展
中央预算内投资35.2亿元
服务支持方面,托育服务是一大亮点。
国家层面,“十四五”规划将“每千人口托位数4.5个”作为重要指标,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印发《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家卫生健康委牵头制定了一系列标准规范和支持政策:会同发展改革委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35.2亿元支持普惠托育,会同财政部2023—2025年投入30亿元支持30个城市实施普惠托育服务发展项目,会同全国总工会鼓励有条件的用人单位为职工提供托育服务。
地方层面,各省份(除西藏外)都明确到“十四五”期末每千人口托位数达到4.5及以上的目标。北京普惠托育机构园所按照现行学前教育财政补助政策享受1000元生均补助和每天每平方米不高于5元租金补助。浙江在17个县试行将托育服务纳入基本公共服务。江苏苏州对已备案的社会办普惠性托育机构,给予1万元/托位的建设资金补助。
此外国家层面还有优生优育服务、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等政策。优生优育服务得到强化,全面落实母婴安全五项制度,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规范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应用,国家卫健委会同9部门出台《推进儿童医疗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教育部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双减”,去年将小学、初中的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从650元、850元提高到720元、940元。
生育假期优化:
各地产假普遍有158天
均设立配偶陪产假、父母育儿假
时间支持方面,主要体现为落实产假、发放生育津贴、保障女性就业权益等。
国家层面,《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定,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可以获得延长生育假的奖励或其他福利待遇。国家支持有条件的地方设立父母育儿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保障生育女职工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职业发展机会和待遇”列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标准。
地方层面,各省(区、市)普遍延长产假至158天及以上,超半数省份生育津贴支付期限不低于158天。各地均设立15天左右的配偶陪产假、5-20天不等的父母育儿假。地方积极探索多样化的休假制度,北京规定女方自愿减少延长生育假的,男方享受的陪产假可增加相应天数;江苏、云南等地将配偶陪产假纳入生育津贴支付范围。
国家卫健委人口家庭司负责人提到,还在会同相关部门研究优化生育休假制度,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
此外,文化支持方面,也有各种积极引导生育友好的社会氛围的政策。
专家说法:
政策见效需时间
我国普婚普育文化传统没有发生根本改变
杨凡向红星新闻分析,目前的低生育率是多种因素叠加的一个结果,一是系统性因素,生育率下行是全球的共同趋势,这是人口发展的规律。二是暂时性因素,包括育龄群体规模的下降和婚育推迟效应造成一时生育率低,这是很难去干预的。第三类因素是育龄群体生育意愿较低,认为生育成本较高,这类因素则存在很大政策空间,而国家生育支持政策正是应对这类因素。
生育支持政策有没有用?杨凡回应:“肯定是有用的。”
从国际经验来看,杨凡指出,西欧、北欧、东欧的生育水平出现了回升,这跟他们的生育支持政策有密切联系。
“但是我们要认识到,他们做得好是因为他们做得早。”杨凡指出,生育的转变,是一个从认识到观念到行为的改变过程,是一个需要长期建设的过程,短时间看到成果是不可能的。
杨凡提到,一个有利因素是,她最近做的一个对于不婚不育、晚婚晚育群体的调查发现,我国普婚普育的文化传统并未发生根本改变。有些人虽然表现出来不婚不育或者晚婚晚育的观念,但实际上他们中的七八成仍然希望结婚和生育,这和西方一些国家婚姻家庭价值的淡化有很大差异。
据杨凡介绍,上述调查中,20%-30%的调查群体表示,生育支持政策对他们生育计划有正向影响。“他们认为最能影响的政策,我国实际上都已经开始做了。所以只要持续地在这个正确方向上进行建设,效果一定会体现出来。”杨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