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聋患者的护理要点分享耳聋的日常护理方法
耳聋患者的护理要点 分享耳聋的日常护理方法
一、耳聋的日常护理
1、避免噪声刺激
较长时间接触噪声,会使老年人已开始衰退的听觉更容易疲劳,内耳的微细血管常处在痉挛状态,使内耳供血不足,听力就会迅速减退,甚至发生噪声性耳聋。研究表明,一组人生活在噪声环境中,听力下降为60分贝,而另一组人生活在强噪声环境中听力下降为80分贝。所以,老年人应尽量减少噪声对听力的干扰。当内耳受到诸如开山放炮、喷气式飞机、鞭炮、雷鸣等巨大的声浪冲击时,可将鼓膜震坏,导致双耳失聪。遇到上述情况时可戴上护耳塞,以对付强声的刺激。
2、谨防耳道损伤、感染
老年人喜欢用耳勺、火柴棒等挖耳朵。这是由于老年人的生理性血液循环减弱,耳道内分泌物减少,产生干裂感,有时感到奇痒,不堪忍受,通过掏耳刺激后,可以得到暂时缓解。但是这样做容易碰伤耳道引起感染、发炎,甚至弄坏鼓膜。正确的方法是耳道奇痒难忍时,用棉签浸入少许酒精或甘油,轻拭耳道。也可口服维生素E、维生素C和鱼肝油,内耳发痒就可得到缓解。此外,平时还应防止耳内进水。老年人感觉不够灵敏,洗脸时可能会把污水带进耳朵里,而自己又没有不舒服的感觉,容易引起外耳道感染发炎,波及鼓膜,使听力受到影响。
3、慎用耳毒药物
人到老年,疾病较多,老年人常常使用抗生素,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耳毒性的抗生素,不要一次过量或者使用时间过长,可与其他药物交替使用,也可换用中药治疗。适当应用复合维生素B及抗过敏药物,有可能预防听力受损。
4、戒烟、少饮酒
因为烟和酒都会对听神经有一定的毒害作用,尤其是烟中的有害物质尼古丁,如果进入到血液中,会导致小血管痉挛、还有血液流淌的更加缓慢,血液的粘度也会有一定的增加,还会导致内耳出现供血不足,从而导致耳聋疾病的出现。
5、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如长戴耳机听音乐;总用一侧的耳朵听电话或通话时间过长,医生表示听音乐、看电视及戴耳机听音乐不宜把音量放得过大,一般放在85分贝左右即可。另外长期精神紧张,不能合理安排作息也是不好的生活习惯,应加以改变。
6、戒除挖耳的不良习惯
耳垢是一种外耳道的分泌物,有保护功能,不需要特别清理,不适当地挖耳会导致外耳道炎,甚至造成鼓膜外伤穿孔,引起中耳感染,影响听力。耳道奇痒时,可用小棉签蘸少许甘油或酒精轻擦耳道,最好到医院进行清理。还要经常对耳朵做一些清洁,有助于减少耳聋的症状发作。
二、耳聋治疗的药物方法
1、选配助听器补偿听力:
对待感音神经性耳聋的聋人、聋幼儿佩带助听器是最有效、最成功的方法。解决与人交往的障碍,恢复了自信,使身心健康得到发展,对于聋幼儿就更为重要,带上助听器听力言语得到了开发和利用,使他们聋而不哑,走出无声世界。
2、手术治疗:
一是做手术安置人工电子耳蜗(耳蜗【译】:位于骨前庭的前内侧,形似蜗牛壳,其尖朝向前外侧),让其听声学语;二是造成感音神经性耳聋的颅内占位性病变的手术治疗,通过手术将肿瘤摘除,使听力恢复;另外,颅脑外伤出现的血肿、颞骨骨折压迫听神经,所引起感音神经性耳聋,也需通过手术,彻底清除病灶,使听神经不受压迫从而恢复听力。
3、药物治疗:
这时对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早期治疗最好的方法,对各种病毒感染和不明原因的耳聋疾病都可以在早期在用药物治疗方法,这种药物治疗方法针对性的治疗这些调节下的疾病有很也好的效果。感音神经性耳聋疾病主要是采用营养神经性药物。这些治疗耳聋疾病的方法希望大家能够搞清楚。
三、详解耳聋疾病的患病原因
传导性耳聋
1.先天性:常见的有先天性畸形,包括外耳、中耳的畸形,例如先天性外耳道闭锁或鼓膜、听骨、蜗窗、前庭窗发育不全等。
2.后天性:外耳道发生阻塞,如耵聍栓塞、骨疣、异物、肿瘤(肿瘤【译】: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某一个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其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异常病变。)、炎症等。中耳化脓或非化脓性炎症使中耳传音机构障碍,或耳部外伤使听骨链受损,中耳良性、恶性肿瘤或耳硬化症等。
耳聋的临床病因
1.听觉系统的衰老
是组织衰老的结果,细胞的衰老可能与细胞中存积的代谢废物影响了细胞的活动有关。
2.遗传因素
在听觉器官的衰老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老年性聋的发病年龄和发病速度在很大程度上与遗传因素有关。
3.外在环境的影响
与个体所遭受的外在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有关系,如微弱的血管病变、噪声、感染、耳毒性药物及化学试剂引起的轻微损伤。
4.疾病因素
因全身慢性疾病导致耳蜗神经血管功能障碍或耳蜗的直接损害所致。常见疾病为:糖尿病,甲状腺病变,肾病,循环系统和血液病变,免疫性疾病,营养不良,如维生索A、B缺乏,烟酸缺乏、脚气病等。
四、如何预防先天性耳聋疾病
1、严格执行婚姻法,禁止近亲结婚。
2、耳聋患者之间婚育前需进行基因检测,排除携带相同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如夫妇双方均为相同致病基因突变,其后代100%为耳聋患者。
3、曾生育过耳聋患者的夫妇,再次妊娠前需进行基因检测,并根据结果抽取绒毛或羊水标本进行基因检测。我们研究所已发现13例患儿。同时孕期不接触耳聋性药物及致聋微生物的感染(感染【译】:是指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侵入人体所引起的局部组织和全身性炎症反应。)。
4、未生育过耳聋患者也无家族史的夫妇,最好孕前或产前能进行耳聋基因携带者筛查,避免双方均为耳聋携带者,生育耳聋患儿。这一部分工作为听力出生缺陷的一级预防,防患于未然。然而大多数夫妇对此不能理解,那么为什么没有21三体家族史或生育过21三体患儿的孕妇要进行产前筛查呢?两者其实是一样的道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