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锦育儿爸爸去哪了读盘锦母亲眼中的孩子
读盘锦|第543期
▾ 点击收听 ▾
母亲眼中的孩子来自大洼宣传00:0006:42
母亲眼中的孩子
女儿出生这14年,我写了14万字的育儿笔记。从第一声啼哭到鼻尖长出青春痘,从新手妈妈到八年级的学生家长,字里行间,女儿的每一点进步,每一个好习惯,每一次语出惊人,像电影一样在脑海中浮现。当妈妈,我是第一次,与其说我教育她,不如说我们在陪伴中共同成长。
女儿一周岁识字,两周岁我开始带她去盘锦市少儿图书馆的低幼阅览室。这里的一切柔软而温馨,最小的读者刚刚会爬。女儿前一分钟还兴奋地吵闹、玩耍,来到这里就立刻安静下来,沉浸在一页页的图画和文字中。五岁那年,她的个子还没有借阅台高,我们就办理了外借卡。从最初的绘本、注音版童话,到杨红樱的马小跳系列、郑渊洁的皮皮鲁系列,再到曹文轩的长篇小说、少年版世界名著,女儿一一涉猎。
书带给她的不只是知识和对事物的认知,还有阳光、感恩的心态。四岁那年,她已经懂得在妈妈和爸爸争执的时候,站在客观立场上劝解调和,“爸爸说你,是为了你好,妈妈其实你错了。”五岁,她开始对自己从哪里来感到好奇,我正愁着如何回答,她从书中找到了答案:“卵宝宝找精宝宝做朋友,变成一个小宝宝,这个小宝宝就是我,我来到世界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哭,哇哇大哭。后来我长大了,学会很多本领,变成现在的我。妈妈,谢谢你把我带到人世间!”
我的大学专业是新闻学,观察、发现、真情对于写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宝贝两岁起,我就带着她观察大自然。四岁的一天晚上,女儿坐在自行车后座上望着天,说:“妈妈,那天我去吃肯德基的时候,天上的月亮还像小姑娘细细的眉毛,今天就像一条弯弯的小船了。”那年,她创作了第一首儿歌:“乌云,想哭。白云,想笑。一哭一笑,天气变了!”文字看似简单,却是只有孩子的眼睛才会发现的纯真世界。八岁,姥姥和我带她挖野菜,女儿在日记中写道:“一场春雨后,野菜们提着绿裙出来啦!就在那杂草丛生的空地上,它们的叶子,碧绿碧绿,它们的叶边,火红火红。”女儿对大自然的探寻和渴望,我从不限制,哪怕是一身土,一脚泥。因为我知道,对生活的热爱和体验,胜过一切说教。
9岁,女儿在期中考试上写出了满分作文,题目是《我爱阅读》。“我在图书馆借了一本《向太阳微笑》,讲的是一只小毛毛虫如何变成蝴蝶的故事。它努力用头撞向茧时,我很感动;它终于飞出来时,我很欣慰;当它第一次见到多彩的世界时,我很兴奋。我也要通过努力证明自己!”
12岁,女儿开始写童话,尝试着创作小说,两篇以动物为主人公的童话被《辽河晚报》采用,原创小说也悄悄在网上连载。回头想想,她每个阶段的阅读和写作,似乎都在自然而然地过度着,我从不干涉,因为我知道,孩子对读书和写作的热爱,以及善于表达、乐观自信的性格,才是受益终生的。
2019年初,我发现女儿小时候做“面人儿”的餐厅,变成了当当线下书店。女儿踏入店门的第一刻就被它的柔和温暖圈粉了。她在日记中写道:“地板是木质的,踩上会吱嘎作响。每一张木桌都是一方小天地,只能放下书本和多肉。好像这一隅小小角落,能装下很干净很干净的梦想。”看着女儿如沐春风的幸福模样,我在心里默默祈祷她考进理想中那所有着超棒图书馆的大学,度过与书为伴的青葱岁月。想到这儿,又多少有些心酸,希望她外出求学之前的这几年,时间过得慢一点,再慢一点,我依然可以记录和陪伴,跟她像朋友一样相知相惜,在未来的某一天收获甘甜。
▎作者:张晔
END
监制 | 周德莹
策划 | 李同利
编辑 | 李伟 王禹
来源 | 读盘锦
出品 | 盘锦市大洼区融媒体发展中心